從 serverless-mysql 學 serverless 技巧

最近不少公司或是技術文章會分享他們如何用 serverless 的架構省錢,這主要得益使用 serverless 除了有基本免費的額度之外, serverless 的架構不需要常駐的伺服器花費,相當於省去租用與維運伺服器的成本,所以個人也蠻推薦可以將一些單純的服務改成 serverless 架構,譬如部落格的訂閱表單就能夠用 serverless 作為後端,如此一來前端可以完全編譯成靜態網站,大大營運節省成本(幾乎為 0 成本)。

不過 serverless 的架構運作,每次都是呼叫 1 個新的 instance 處理要求(request),如果沒牽扯後端資料庫的服務倒還好,一旦需要從後端資料庫連線,就勢必得注意踩到最大連線數(max connections)的問題,假設最大連線數是 10 的話,那麼同時有超過 10 個 serverless 服務連線要求的話,超過的部分肯定會連線失敗,進而導致功能無法如預期正常運作,所以寫 serverless 程式時,就得考量重試(retry)以及管理連線數的情況。

serverless-mysql 就是把重試以及管理連線數的功能加進去的 JavaScript 套件,雖然是 JavaScript 寫的,但是裡面使用的技巧是相當值得學習的,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它短短的程式碼,相信可以學到一些連線管理的技巧。

https://github.com/jeremydaly/serverless-mysql

如果你習慣使用 Postgres 則可以參考 serverless-pg:

https://github.com/MatteoGioioso/serverless-pg

追蹤新知

看完這篇文章了嗎?還意猶未盡的話,追蹤粉絲專頁吧!

我們每天至少分享 1 篇文章/新聞或者實用的軟體/工具,讓你輕鬆增廣見聞提升專業能力!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,或是想了解更多特定主題的教學,歡迎到我們的粉絲專頁按讚、留言讓我們知道。你的鼓勵,是我們的原力!

贊助我們的創作

看完這篇文章了嗎? 休息一下,喝杯咖啡吧!

如果你覺得 MyApollo 有讓你獲得實用的資訊,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技術分享,邀請你贊助我們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更多的動力與精力繼續提供高品質的文章,感謝你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