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話文解說如何處理跨時區問題
只要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,就一定會遇到跨時區的問題,像是跨境電商的包裹出貨時間、收件時間,或者是電子信箱的收信、發信時間等等,都需要處理跨時區的問題,因為讓使用者自己換算時間的話不僅體驗差,也容易有客服問題產生(譬如預定到貨時間沒顯示正確時區,就可能讓客服多收幾封信)。
後端處理跨時區的最佳實務就是統一存 UTC 時區的時間 。
譬如 JavaScript 的 new Date().getTime()
回傳的就是 UTC 時區的 timestamp ( 1970-01-01 到現在所經過的毫秒數,請記得系統時區也要設定為 UTC) , 就很適合存到資料庫中。
提醒一下,要存 UTC 時區的 timestamp 的話,最好確定帶入 1970-01-01
的 timestamp 結果是 0, 以 Python 為例,它的結果就不是 0: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datetime(1970, 1, 1).timestamp()
-28800.0
這是因為 Python 預設會使用 local timezone, 所以台灣當地 1970-01-01 的 UTC timestamp 是 -28800, 因為台灣時區快 8 小時,所以 UTC 還在 1969-12-31 呢⋯⋯。
存好 UTC 時區的 timestamp 之後,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呈現正確的時間給使用者。
方法有 2 種:
- 請前端 / App 工程師收到 UTC timestamp 之後自己根據瀏覽器或裝置的時區資訊進行轉換。
- 在後端對 UTC timestamp 進行轉換,但是需要前端將使用者的時區做為參數傳給後端,後端才能知道如何轉換。
這 2 種方法各有優缺,在前端做轉換的好處是後端可以節省一些運算時間,但是有 3 種平台的話,前端就得做 3 次相同邏輯;在後端作轉換的好處是前端可以省下轉換的功夫,但是後端會犧牲一些回應速度,而且有可能還要處理跨國時間格式問題。
轉換的公式是(實際上有時區參數跟 UTC timestamp 就可以呼叫相關函數轉換,不用自己實作):
UTC timestamp + time zone offset
time zone offset 是本地時區與 UTC 時區之間的時間差,單位則是看各語言的實作方式而定, JavaScript 是以分鐘為單位,如果你的 UTC timestamp 是毫秒為單位,那麼 time zone offset 就得再轉為毫秒後進行相加。
以台灣為例, 1970-01-01 的 UTC timestamp (毫秒)轉為台灣當地時間的 timestamp 是:
0 + (480 * 60000)
上述的值再除以 3600000 就得到 8, 也就是早上 8 點,不過實際上可以丟給函式庫幫忙轉為人類習慣的日期時間格式。
這邊也要注意每個語言函式庫的 time zone offset 計算方式不太一樣,以 JavaScript 為例是 UTC 時區減去當地時區,所以台灣的 time zone offset 會是 -480, 有些違反我們的直覺,因此 JavaScript 要用減法 UTC timestamp - time zone offset
。 (這也是為什麼 MongoDB 的文件是用減法處理 )
所以使用與 getTimezoneOffset 類似的函數時,最好都要確認一下它的計算方式,才能算出正確的時間。
以上,就是關於時區轉換的魔法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