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 模組/套件推薦 - itertools & more-itertools

Posted on  Aug 9, 2020  in  Python 程式設計 - 初階 , Python 模組/套件推薦  by  Amo Chen  ‐ 4 min read

Python 其實內建許多好用的模組,如果運用得當,不僅節省開發時間,還能讓程式碼看起來更加簡潔。

itertools 就屬於內建好用的模組之一,該模組提供不少讓我們能夠方便地處理 iterable (例如 dict, list, tuple, str 等類型的資料),譬如環型走訪、分類群組(group by)、乘積(product)等等。

如果 itertools 內建的函式還不夠的話,還可以安裝 more-itertools 。 more-itertools 提供更多額外的函式可供利用。

本篇將介紹幾種 itertools/more-itertools 中簡單易用的函式,提供除了自己動手實作之外的方法,不僅能夠節省重複開發輪子的時間,也能夠讓程式看起來更加優雅、簡潔。

本文環境

  • Python 3.7
  • more-itertools 8.4.0
$ pip install more-itertools==8.4.0

cycle

有時會遇到需要環狀走訪一個 list 的情況,譬如以下情況

A -> B -> C -> D -> A -> B -> C …

這時候能夠利用 itertools 中的 cycle ,例如以下範例走訪 A, B, C, D ,到 D 之後又從 A 開始走訪起,走訪 2 次後結束執行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


count = 1
for x in cycle(['A', 'B', 'C', 'D']):
    print(count, x)
    if count == 8:
        break
    count += 1

上述範例執行結果如下,值得注意的是 cycle 並沒有設置結束條件的選項,所以得自己控制何時結束才行,否則會進入無窮迴圈,這也就是為何上述範例第 8 行需要 break 迴圈的原因:

1 A
2 B
3 C
4 D
5 A
6 B
7 C
8 D

如果要設置環狀走訪幾次,除了像前述範例自行控制之外,可以利用 more-itertools 的 ncycles

例如以下範例,只會走訪 A, B, C, D 2 次,不像 cycle 需要自行控制何時結束,相較於 cycle 更加簡潔:

from more_itertools import ncycles


for x in ncycles(['A', 'B', 'C', 'D'], 2):
    print(x)

filterfalse

filterfalse 很適合用來找出 iterable 中不符合條件的元素,譬如假設所有的使用者應該都至少有 1 種習慣,當我們想找到沒有習慣的使用者時,就可以用 filterfalse 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filterfalse


input = [
   {'user_id': 1, 'habits': ['fishing', 'hiking']},
   {'user_id': 2, 'habits': []},
   {'user_id': 3, 'habits': ['drawing']},
   {'user_id': 4, 'habits': ['swimming']},
]
for x in filterfalse(lambda d: d['habits'], input):
    print(x)

上述範例第 10 行的 lambda d: d['habits'] 被稱為 predicate , 該函式只會回傳 True/False 2 種情況,回傳 false 時,就會被 filterfalse 捕捉,進而將結果 yield ,因此該 predicate 判斷情況為 False 時,就是沒有 habits 的使用者。

上述範例用以找出沒有 habits 的使用者,其執行結果如下。

{'user_id': 2, 'habits': []},

groupby

Itertools 還提供 groupby 讓我們能夠為 iterable 進行分組,雖然其函式名稱 groupby 會讓人直覺認為與 SQL 的 groupby 一樣方便,但其實並非如此,要能夠順利使用 itertools 的 groupby ,得先將 iterable 按照分組依據排序過才行。例如以下資料 input 已經先按照 group 排序過一次,才能夠順利執行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groupby


input = [
    {'id': 1, 'group': 'A'},
    {'id': 4, 'group': 'A'},
    {'id': 5, 'group': 'B'},
    {'id': 2, 'group': 'B'},
    {'id': 3, 'group': 'C'},
    {'id': 6, 'group': 'C'},
]
for group, members in groupby(input, lambda x: x['group']):
    print(group, list(members))

上述範例結果如下,可以看到 groupby 順利地將 input 分為 A, B, C 3 組:

A [{'id': 1, 'group': 'A'}, {'id': 4, 'group': 'A'}]
B [{'id': 5, 'group': 'B'}, {'id': 2, 'group': 'B'}]
C [{'id': 3, 'group': 'C'}, {'id': 6, 'group': 'C'}]

product

product 的完美應用場景是處理像 9 * 9 乘法表,需要多層迴圈的情況,譬如以下是 9 * 9 乘法表最直覺的實作方式 - 使用雙層迴圈:

for x in range(1, 10):
    for y in range(1, 10):
        print(x, y, x*y)

然而用 product 就只需要 1 個迴圈即可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product


for x, y in product(range(1, 10), range(1, 10)):
    print(x, y, x*y)

當然, product 也可以處理多層迴圈,因為 product 可以接受不定長度的 iterable ,例如 product(itertable1, iterable2, iterable3, ...) ,所以我們同樣可以將 2 * 3 * 4 乘法表濃縮為 1 個迴圈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product


for x, y, z in product(range(1, 3), range(1, 4), range(1, 5)):
    print(x, y, z, x*y*z)

flatten

處理 2 維陣列時,有一種情況也經常會遇到 - 走訪 2 維陣列中的所有元素。

例如以下 2 維陣列,如果我們想要走訪所有元素,直覺上應該也是使用 2 層迴圈:

input = [
   [1, 2, 3],
   [4, 5, 6],
   [7, 8, 9],
]

不過實際上還可以透過 flatten 將 2 維陣列中的值全部扁平化到 1 維陣列後進行走訪,程式看起來也相對簡潔些:

from more_itertools import flatten

input = [
   [1, 2, 3],
   [4, 5, 6],
   [7, 8, 9],
]

for x in flatten(input):
    print(x)

以下是運用 flatten 的範例執行結果:

1
2
3
4
5
6
7
8
9

islice

使用 Python 的人都知道 slice 的用法,譬如 x = [1, 2, 3, 4] ,我們可以用 x[1:3] 取得 [2, 3] 2 個元素,這種用法就被稱為切片(slice) ,而 islice 與 slice 用法相似,差別在於 islice 會回傳 1 個 generator ,而不是直接回傳切片後的結果。

以下是 islice 的範例,該範例利用 islice 試圖取得 input[2:4] 的結果:

from itertools import islice


input = [1, 2, 3, 4, 5, 6]

generator = islice(input, 2, 4)
for i in generator:
    print(i)

上述範例執行結果如下,可以看到我們順利取得 3, 4 這 2 個元素,其結果與我們直接執行 input[2:4] 一樣。

3
4

grouper

接著談談很高機率會遇到的批次(batch)處理,譬如將 list 中的資料每 500 個為一組進行處理,這種需求可以透過 grouper 達成,例如以下範例以 2 個為一組取得資料:

from more_itertools import grouper


for group in grouper([1, 2, 3, 4, 5, 6, 7], 2):
    print(group)

上述範例執行結果如下,值得注意的是當不足 2 個時, gropuer 預設會用 None 補滿長度:

(1, 2)
(3, 4)
(5, 6)
(7, None)

如果想改變預設值 None ,可以多加個參數,例如以下:

from more_itertools import grouper


for group in grouper([1, 2, 3, 4, 5, 6, 7], 2, fillvalue=-1):
    print(group)

上述範例將預設值 None 改為 -1 ,其執行結果如下:

(1, 2)
(3, 4)
(5, 6)
(7, -1)

ichunked

ichunked 與 grouper 作用類似,但是 ichunked 並不會將長度補滿,而且其回傳的值是 islice 的 generator ,如果不需要將長度補滿的情況,可以選擇用 ichunked :

from more_itertools import ichunked


for chunk in ichunked([1, 2, 3, 4, 5, 6, 7], 2):
    print(chunk, list(chunk))

上述範例執行結果如下,可以看到 [7] 並不像 grouper 被補滿至長度 2 :

<itertools.islice object at 0x7f818a4ac530> [1, 2]
<itertools.islice object at 0x7f818a4bc110> [3, 4]
<itertools.islice object at 0x7f818a4bc590> [5, 6]
<itertools.islice object at 0x7f818a4bc4d0> [7]

以上就是 itertools/more-itertools 的介紹。事實上官方文件中還有更多關於其他本文未提及的函式說明,有興趣的話可以利用時間閱讀一番,想必可以有不少收穫!

Happy Coding!

References

https://docs.python.org/3/library/itertools.html

https://more-itertools.readthedocs.io/en/stable/index.html

對抗久坐職業傷害

研究指出每天增加 2 小時坐著的時間,會增加大腸癌、心臟疾病、肺癌的風險,也造成肩頸、腰背疼痛等常見問題。

然而對抗這些問題,卻只需要工作時定期休息跟伸展身體即可!

你想輕鬆改變現狀嗎?試試看我們的 PomodoRoll 番茄鐘吧! PomodoRoll 番茄鐘會根據你所設定的專注時間,定期建議你 1 項辦公族適用的伸展運動,幫助你打敗久坐所帶來的傷害!

追蹤新知

看完這篇文章了嗎?還意猶未盡的話,追蹤粉絲專頁吧!

我們每天至少分享 1 篇文章/新聞或者實用的軟體/工具,讓你輕鬆增廣見聞提升專業能力!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,或是想了解更多特定主題的教學,歡迎到我們的粉絲專頁按讚、留言讓我們知道。你的鼓勵,是我們的原力!

贊助我們的創作

看完這篇文章了嗎? 休息一下,喝杯咖啡吧!

如果你覺得 MyApollo 有讓你獲得實用的資訊,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技術分享,邀請你贊助我們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更多的動力與精力繼續提供高品質的文章,感謝你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