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忽略的 Python 功能:Ellipsis (...)

Posted on  Apr 9, 2025  in  Python 程式設計 - 初階  by  Amo Chen  ‐ 3 min read

即使寫了 Python 如此多年,我仍未發覺 ... (你沒看錯,三個點)在 Python 也是一個 object,而且它有些不為人知的妙用,可以提昇程式碼的簡潔性或可讀性,如果你跟我一樣不知道 ... 的用法,歡迎閱讀此文!

Ellipsis

The same as the ellipsis literal “…”

根據 Python 官方文件,其實 Python 有提供 1 個相當特殊的語法 ... 或是 Ellipsis

你可以在 Python 直譯器(interpreter)中輸入 3 個點,就會顯示 Ellipsis

>>> ...
Ellipsis

一般情況下,它跟 pass 同樣沒有任何作用,所以它也可以用來取代 pass,例如:

>>> def do_nothing():
...     ...
...
>>> do_nothing()
>>>

Ellipsis 比起 pass 多了不少用途,下文列舉一些 Ellipsis 的其他用途。

型別的提示(type hints)可以使用 Ellipsis

譬如,一個不定長度的 tuple 或者 list 變數,可以使用 Ellipsis 進行表示:

my_tuple: tuple[int, ...] = (1, 2, 3)

或者也可用 Callable 設定不定長度參數(variadic parameters),例如下列範例:

from typing import Callable

def pprint(*args: int):
    print(*args)

VaridaicCallable = Callable[..., int]

def call_func(func: VaridaicCallable, *args: int):
    func(*args)

call_func(pprint, 1, 2, 3, 4)

p.s. 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 pprint 的不定長度參數能夠以 *args: int 進行表示,這是因為 *args 在 Python type hints 會自動以 tuple 表示,所以 *args: int 其實 Python 會轉成 tuple[int, ...] 處理,因此不需要特別以 Ellipsis 表示。

進階 Ellipsis 用法

另一種進階用法是使用 ... 作為傳入值,然後可以用 is 語法判斷是否為 Ellipsis 從而決定程式的行為,例如我們用 ... 代表取得所有值:

def iter_values(dictionary, keys):
    if keys is Ellipsis:
        keys = dictionary.keys()
    for k in keys:
        yield dictionary.get(k)


list(iter_values({'a': 1, 'b': 2}, ...))  # [1, 2]

如果不使用 Ellipsis 的話,那麽上述程式碼可能會變成:

def iter_values(dictionary, keys=None, all=False):
    if all:
        keys = dictionary.keys()
    for k in keys:
        yield dictionary.get(k)


list(iter_values({'a': 1, 'b': 2}, all=True))

兩者相較之下,我個人更喜歡使用 Ellipsis 的用法!

Numpy 的 Slicing 也使用 Ellipsis

Ellipsis expands to the number of : objects needed for the selection tuple to index all dimensions.

Numpy 的多維 slicing 技巧也可以使用 Ellipsis 語法簡化表示式, ... 它代表所有維度(dimensions),舉以下二維陣列為例:

x = np.array([
    [0, 1, 2],
    [3, 4, 5],
    [6, 7, 8],
])

如果我們想取得 1, 4, 7 這 3 個值,我們可以用以下語法取值:

x[0:3:1, 1]

# or

x[0:3, 1]

# or

x[::, 1]

上述 0:3:1 代表從 index 0 開始,到 index 3 結束(不含索引值 3),每次遞增 1。這種表示方法的壞處是我們每次都必須明確指定結束的索引值。

Numpy 提供我們用 Ellipsis 代表所有維度,因此可以簡化下列寫法:

x[..., 1]  # array([1, 4, 7])

再舉個例子,如果我們想要取得以下三維陣列的 [1][所有元素][0] 的值,也就是 9, 10, 11, 12, 13, 14, 15, 16, 17 的話,可以用 x[1, ..., 0] 進行表示:

x = np.array([
    [
        [0, 0], [1, 1], [2, 2],
        [3, 0], [4, 1], [5, 2],
        [6, 0], [7, 1], [8, 2],
    ],
    [
        [9, 0], [10, 1], [11, 2],
        [12, 0], [13, 1], [14, 2],
        [15, 0], [16, 1], [17, 2],
    ],
])

x[1, ..., 0]  # array([ 9, 10, 11, 12, 13, 14, 15, 16, 17])

Python 的 Ellipsis 只有一個

There is exactly one ellipsis object, named Ellipsis (a built-in name). type(Ellipsis)() produces the Ellipsis singleton.

It is written as Ellipsis or ....

最後,Ellipsis 其實在 Python 中是一個 singleton,所有的 Ellipsis 都引用自同一個 Ellipsis 實例:

>>> id(...) == id(Ellipsis)
True
>>> ... is Ellipsis
True
>>> type(Ellipsis)() is ... is Ellipsis
True

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用 is 判斷 Ellipsis 的原因。

總結

Ellipsis 是個鮮為人知的語法,不知道的話其實不會有任何影響,但如果能對它有些認識,將有助於我們寫出更 Pythonic 的程式碼。

以上!Happy Coding!

References

When Do You Use an Ellipsis in Python?

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Ellipsis in Python: Usage, Examples, and Best Practices

Indexing on ndarrays — NumPy v2.2 Manual

對抗久坐職業傷害

研究指出每天增加 2 小時坐著的時間,會增加大腸癌、心臟疾病、肺癌的風險,也造成肩頸、腰背疼痛等常見問題。

然而對抗這些問題,卻只需要工作時定期休息跟伸展身體即可!

你想輕鬆改變現狀嗎?試試看我們的 PomodoRoll 番茄鐘吧! PomodoRoll 番茄鐘會根據你所設定的專注時間,定期建議你 1 項辦公族適用的伸展運動,幫助你打敗久坐所帶來的傷害!

贊助我們的創作

看完這篇文章了嗎? 休息一下,喝杯咖啡吧!

如果你覺得 MyApollo 有讓你獲得實用的資訊,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技術分享,邀請你贊助我們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更多的動力與精力繼續提供高品質的文章,感謝你的支持!